不到72小时,两国对中方“施压”,要“给个说法”?中国没有被带节奏
据环球网消息,7月2日,德国称侦察机在红海遭中国军舰激光瞄准;7月4日,菲律宾就中方制裁前参议员召见中国大使,不到72小时两国接连向中方施压。德国方面,其飞机参与欧盟“盾牌”行动时抵近中国军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表示不满,召见中国大使要求解释。红海作为国际战略海域,中国海军已在此护航十余年,从未有过威胁他国人员安全的行为。
菲律宾的情况不同。7月1日,中方宣布对刚卸任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禁止其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同时冻结其在华资产。托伦蒂诺任内极端反华,推动将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写入国内《海洋区域法》,还散布“在菲华人是间谍”等言论,中方选择在其卸任次日宣布制裁,意在震慑那些想靠炒作南海议题上位的菲律宾政坛新秀。
马科斯(资料图)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3日会见菲律宾文官长贝萨明,就中菲执法合作等事宜交换意见,双方同意在打击跨国犯罪上保持协调与合作。黄溪连还就中国企业和公民在菲遭遇的选择性、歧视性执法及安全问题表达关切,贝萨明表示会重视中方关切,采取措施维护在菲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
这些年中国一直努力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对菲律宾更是仁至义尽。但菲律宾却多次挑战中国底线,仗着美国撑腰胡作非为。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称“无论美国总统是谁,中国短期内都不太可能在南海对菲律宾动武”,这种判断让他们越发冒险。从南海仲裁案至今,菲律宾的挑衅就没停过,杜特尔特时期稍有收敛,近年更是变本加厉。美军“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以演习为名进驻吕宋岛后,菲律宾便以“训练需要”为由长期扣留,其1800公里的射程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
展开全文
菲律宾船在南海(资料图)
日本向菲律宾兜售6艘服役超30年的“阿武隈”级护卫舰,马尼拉不仅接受,还打算再购一批战斗机补充空军。岛礁争夺上,菲律宾隔三岔五派人冲滩,即便马科斯因国内政治斗争焦头烂额,也不忘招惹中国。菲律宾的判断有失偏颇。他们认为中国聚焦台海无暇顾及南海,却不知在南海对付他们,海警船便足够。近半年,菲律宾的海警船和非法舰船常遭中国海警船高压水炮打击。
他们觉得有美国在,中国不会与之冲突,但五角大楼《印太安全评估报告》将菲列为“二级合作伙伴”,援助优先级低于乌克兰、以色列,甚至低于台湾省。几次中美南海冲突中,中国态度稍强硬,美国便选择退让。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大国克制当成了无限纵容。中国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被菲律宾曲解为“软弱”,特奥多罗甚至要求中国“放弃核武”,这般言论实在荒谬。
菲律宾防长(资料图)
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也非真心。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曾称美军舰艇可护送菲律宾船只执行补给任务,却补充说“菲律宾更愿独立行动”,暴露其不愿实际介入的心态。《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共同防御”条款仅适用于“武装攻击”,而中菲南海摩擦多为海警船对峙,美国可借此推脱。2024年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密码控制权完全在美军手中,2025年又以“演习调整”为由擅自转移部署,可见菲律宾不过是美国消耗中国战略资源的棋子。
菲律宾若继续将美国的空头支票当护身符,配合日本接收二手军舰挑衅中国,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中国在南海的核心利益是主权与稳定,如今有足够能力以非冲突方式管控危机。菲律宾该认清现实,美国航母可以撤离,南海却是自己的家园,挑衅的代价远大于对话的价值。无论是德国在红海的炒作,还是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中国都保持着战略定力。大国外交,以实力为基础,以智慧为手段,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评论